来自同一个班级,加入相同的社团,领科教育上海校区董里昂与邵泓博的共同点不止于此:他们的申请季伴随2025的钟声落下帷幕,分别收获了来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与瓦萨学院的ED预录取。
蜚声国际的大U,浪漫的文理学院,让我们聆听它们的新成员眼中的世界!


董里昂 Max
已获ED Offer: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邵泓博 Albert
已获ED Offer:瓦萨学院
Vassar College
Q:来到领科的契机是什么?你们会如何形容你们的高中生活?
Max:发现领科的契机可以追溯到初中阶段,当时的我已经在国际学校就读,相对适应了体制外的学习生活。当时,我的一位同学先一步来到领科,对校园环境和教学评价很高,引起了我的兴趣。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领科从升学成绩到理念、氛围都和我的目标规划非常契合。
我的高中生活并不是毫无压力。面对比以往更深的知识,我也手足无措过,特别是像物理和数学这类需要极强逻辑推导的科目。在身边浓郁学习氛围影响下,我利用领科宽松的自主空间,通过梳理知识点、改换笔记方法找到了自己的策略和节奏。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习之外,我参加了棒球社和羽毛球社,在校园中体验运动和音乐的魅力。我在领科度过了理想的高中生活。

Albert:进入领科前,我在体制内读完了高一,感觉身处的环境并不是最适合我的地方。在上网搜索了许多信息、咨询了一些顾问以及了解了其他学生的体验之后,我觉得自己更贴合国际路线。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来到领科。
我觉得体制内外最大的不同是学习中的参与度。在领科,我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参与课堂,研究所有感兴趣的东西,也发现更多的兴趣。和老师更亲近的关系也是我很享受的一点。我会和班主任老师一起打球、钓鱼,也经常被领科老师们的活力感染,这对我的自我探索是很大的鼓励。

Q:择校过程中,你们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
Max:我选择CMU的原因主要在于它的教学水平和丰厚的资源。CMU的理工科和计算机领域在全球名列前茅,和我的专业兴趣相符。此外,我非常喜欢CMU所在的匹兹堡。我期待能在这座充满文化和科技气息的城市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帮助我更好地吸收校内学到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
确实,CMU很卷,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我相信,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我并不认为压力是完全的消极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期待与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竞争,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N.S.News 2024 CS专业排名:NO.1
Albert:参加夏校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文理学院的学长学姐,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学术和生活的环境是自己一直很向往的。他们的目的是人本身,而不只是效率和就业。虽然这样可能有点理想主义或者幼稚,但我觉得真正的大学教育就应该是博雅的。文理人的真诚与浪漫坚定了我要去文理学院的决心。父母也很喜欢文理学院,非常支持我。
其实我刚开始觉得文理学院之间没什么区分度,后来定ED的时候去仔细看了许多学校,发现自己最喜欢瓦萨。除了有认识的朋友在之外,瓦萨的校园也很吸引我:有住着小蝙蝠的宿舍,每个house有自己的徽章,有办万圣节活动的地下室,还有魁地奇队,像一个现实中的魔法学院!

N.S.News 2025 文理学院排名:NO.12
Q:在升学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它们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支持?
Max:时间管理是我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我选择了多国联申,每个国家的申请系统和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对我的精力和计划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ED和EA的截止日期前后,不仅需要完成申请材料和文书的修改,还要兼顾其他学校的申请工作,常常感觉被文书和截止日期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按时提交,我制定了详尽的时间表,细化每天的目标。我的父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决定都是我们一家人共同讨论和研究的结果。从定方向到最终提交,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帮助我研究每一所目标学校。这种平等、尊重和支持的氛围让我在申请过程中感到特别踏实,给我带来很多自信。

Albert:我的话应该是定专业。其实我对专业一直都没有很确定,一直在探索。我学术兴趣还是蛮广的吧,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东西,写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也喜欢艺术,从Pre开始就一直在做建筑设计作品集。我将写作与艺术视作一个目的和一个手段,在追求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把它们同时作为工具来探索自我和世界,在过程中又被自我、现实、存在、伦理、意义这些问题吸引,发生了对哲学的兴趣。

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元,不局限于热门的理工科,兼容了我广泛的学术兴趣。我在历史课上锻炼写作的能力,发现分析问题的多个视角;戏剧培养了我运用身体和感知的能力……
有一段时间也挺焦虑,身边很多的同学都有明确的方向了,我还在很大的一个范围里搜寻。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想,我为啥要定一个专业呢?人应该去全面地探索、发展知识,进而认识自我和世界,而不是让专业去定义自己。这也是我选择美国的原因,不用太早锁死专业。

Q:给将要迎接申请季的后辈们一些建议吧!
Max:建议有志于理工科的学弟学妹们早定专业。无论是竞赛、项目,还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国家、学校,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不需要执着于竞赛成绩,把它作为获得新知识的机会更能帮助我们不断探索这些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科。

Albert:那我的建议就是别定专业(笑)。在申请文理学院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必要用专业来限制自己。比起专业,美国大学会更重视申请材料中体现出的人格整体,期待看到你为了爱好作出的努力,与逻辑上的流畅。

Max:我想补充的是,专注于所选择的专业不代表一直只做同一件事、没有爱好,和专业跨度很大的爱好也可能为你带来与专业相关的灵感。
Albert:是的。无论选择了什么学科,热爱的纯粹是共通的,关键在于我们将学习看作目的还是手段。我相信自我探索才是我们真正要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