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正在领科附中就读的陈麒冲怀着对国际教育的好奇,和朋友一起敲开了领科赛倍思(SABIS®ULINK)校长室的大门。2025的offer季,她拿到了凯斯西储大学的半额奖学金,即将从这里出发,去感受属于她的纷呈精彩。
是中国第一位参加SABIS® GST(全球运动锦标赛)的领科赛倍思学生,是巴西柔术运动员,是SLO Wellness部门部长,是校园乐队成员……在领科,陈麒冲和她的“多重身份”乘风破浪,收获心仪的本科录取,也为自己的课题寻找答案。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高中时代!
Q:为什么选择了领科赛倍思课程?它最大的魅力和挑战是什么?

Catrina:领科赛倍思是我最先了解的一项课程。在领科附中学习时,我产生了出国的想法:它能让我多走多看,体验多元的文化,也能让我挑战自我。因为领科赛倍思的教学楼就在附中附近,我和我的朋友直接去校长室找了Richard校长,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咨询领科赛倍思的情况。当时,我对这项课程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它的电子授课形式很新颖,课程材料和考试都在平板上,领科的师资也不错。很幸运地,我在招考中拿到了offer,成为了领科赛倍思的一员,也发现了这里的别有洞天。
领科赛倍思的学习还是挺有挑战的。刚入学时,全英语的课堂给了从体制内来的我挺大的压力。领科赛倍思考试频繁,知识也很有深度。尽管我们学的也是A Level课程,但内容常常会拓展到A Level之外,覆盖到IB、AP的知识点。
尽管学习并不轻松,但不像体制内的“成绩优先”,我能感觉到这里对成长与探索的包容。当我们觉得进度太快、考试太难时,学术部会根据我们的反馈调整学习节奏。来自各个地区的老师们能给我们个性化的帮助,无论是申请建议,还是只有在当地生活过的人才知道的“内部消息”。学部还会根据学习数据为我们匹配Tutor小组,向同学们分享知识、补足短板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对自我发展、个性成长的关注,是我眼中领科赛倍思课程最大的魅力。
Q:为什么选择了领科赛倍思课程?它最大的魅力和挑战是什么?

Catrina:我觉得领科的氛围特别好。尽管我们学部人数不多,但是大家都愿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很有集体荣誉感。我们会和其它学部一起参加活动和社团,一起组乐队、表演和欣赏彼此的节目。所学的课程不一样并不影响我们成为朋友,也不影响我们享受共同的校园生活。
我从上学期开始担任领科赛倍思SLO Wellness部门的部长。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去年相愈集市上琳琅满目的“情绪角色”,那就出自于我们的创意,也是我们第一次策划领科精神卫生日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MBTI Workshop、乳腺癌科普与“拒绝歧视”活动,每次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和部员们会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作为领科赛倍思的一员,我也有机会参与到全球性的活动中。我是领科赛倍思第一个参与SABIS®全球运动锦标赛GST的学生。在迪拜,我接触了多元的SABIS®学习者。怀着尊重与好奇,我们互相鼓励尝试新事物,也感受着彼此身上的活力。我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吉他,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欢呼着我的名字。从GST回来、下飞机的第二天就是我的IG考试,但这并不影响参加GST成为我难忘的回忆!

Q:你觉得自己入学前后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Catrina: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是我高中阶段最大的课题,也是我整个高中最大的成长。
我是一个想很多的人,容易被环境和事件引发焦虑,情绪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领科理心中心的大荣老师为我做了近2年的心理咨询,无论是个性上,还是抵抗焦虑、处理事情的能力上,都让我提升了许多。在校园中,在一次次亲身参与策划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尽管事情还是很多,但我已经能从容应对。我觉得很多恐惧是自己添加给自己的,只要拥有行动的勇气与耐心,它们就会烟消云散。
在效率与方法上精益求精之外,我相信设定合适的预期同样重要。适合自己是最关键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当然能驱动人更进一步,但也要避免它变成对自己不合理的虐待。相比入学前,现在的我更注重健康与休息,在忙碌时愿意静下心,也更愿意相信自己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Q:坚定申美,没有申请任何英国大学,你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申请方向的?

Catrina:我想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是数学。它是我擅长的学科,更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是许多学科的基础。无论未来的我对什么领域产生了兴趣,它都能助我一臂之力。同时,尽管数学是我重要的一部分,它并不是我的全部。我希望我向招生官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自己,让招生官准确判断我是否适合他们的学校,也让我能够最终进入最适合自己的环境。这无疑与美国申请的模式更契合。
在申请前,尤其是在IG阶段,我也曾有过名校情结,希望能冲击一所大家一听名字就知道很厉害的学校。但我意识到:大学排名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我为大学排名服务。最重要的不是头衔,而是我将度过怎样的大学时光,以及这段经历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对我而言,我重视的是大学是否提供一个多元、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环境,所以我才认真对待申请过程。但我不能仅仅为了申请而忽视高中阶段的意义——这一阶段不仅是为大学挑战做准备,更是我人生中宝贵的青春体验。因此,我要选择自己更认可的申请模式。
尽管几乎没有参加过竞赛,也没有很多项目经历,但我依旧收获了让自己满意的offer。我相信,这是我的真诚与适合我的环境双向奔赴的结果!
Q:给后辈们分享一些学习申请的经验吧!

Catrina:在申请美本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合拍的学校。学校不仅有排名,还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如今,留学中介往往用一张简单的图表来概括学校的等级。这种方式确实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学校的大致定位,但它并不够全面。我强烈建议大家多去大学官网查找相关信息。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信息量庞大、难以整理,但当你浏览过几个大学的官网后,就会逐渐发现各个大学的不同之处。这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却能让你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非常值得去做。
在申请中,当大多数人都选择功利地提升自己的履历时,不参加竞赛或科研项目可能会显得不明智。但我仍然认为,美本大学在审阅申请时,招生官更想看到你真正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热爱某个学科,去参加竞赛是很自然的选择;如果你对某个课题真正感兴趣,去做科研才会有价值。如果并不感兴趣却勉强自己去做,只会适得其反,既收获不多,自己也不会开心。因此,当你面临“做功利性的项目”还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类选择时,我更推荐后者。事实上,当你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时,你会意识到,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回顾我的申请季,尽管我没有像低年级时执着的那样拿到顶级院校的offer,但我依然对自己感到十分满意。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说: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没有辜负曾经的期待。我值得拥有现在的一切,无愧于身边的人和事,更无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