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科IB王梓涵: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三年前,选择领科IB课程时,王梓涵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鼓励自己。三年中,她为一个个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适应IB课程的难度、锻炼“没有正确答案”的思维模式、从0开始组建IB学生会……今年,她收到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橄榄枝,即将在UCSD全美名列前茅的生物专业,向困扰人类的疾病发起挑战。

在IB学部主任Miranda的眼中,王梓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不懈地寻求解决方案”。三年时间,她如何在领科IB的陪伴下为青春加冕?让我们一起回顾!

Q:是什么让你选择了领科IB?你会如何描述领科的学习生活?

Nicole:在确定转轨后,我就决定要学习IB课程。它既能让我在专注兴趣的同时均衡发展,也能让我在多国联申上获得优势,拥有更多机会与选择。在初中同学的推荐下,我了解并入读了领科IB。当时,我已经对课程难度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既然它能给我带来那么多助益,那我也要相应地付出努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领科IB的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互动应该是上课的一部分,领科IB的小班化教学满足了我。我可以在课上直接和老师交流反馈,请他们讲解更多拓展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也很丰富,不仅是老师的单向输出,我们也能画思维导图、给老师讲课,让老师更好地为我们答疑。

在课堂外,领科的校园氛围也给了我很好的体验。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打羽毛球,在Pre-IB年级加入了领科校队。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这里都充满了努力、真诚、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气氛。

Q:在你眼中,IB课程最大的魅力和挑战是什么?

Nicole:我觉得IB课程最大的魅力和挑战就在于IA、EE、TOK这三门与专业看似不相关的必修课。作为初中后才转轨的学生,刚开始时的我还习惯于体制内对正确答案的强调,对于没有固定答案的情况感到有点难上手。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对见解、自洽的容许是一种对独立思考能力的鼓励与培养。在写作EE时,我不能仅仅选择好写的内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研究。读论文、写大纲的过程中,我的写作、时间管理与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刚入学时,英语也曾经是我的困扰。因为之前都用中文学习生物,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课上的术语。通过课后定期复习、向英文思维转变,我成功地克服了这项困难。

和A Level相比,IB的文理兼修会让你在感兴趣的方向外有更多的学习内容。但我觉得,这种选课要求和大学的通识课相似,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

Q:成为领科IB首任学生会主席是什么样的体验?

Nicole:在成为IB学生会主席前,我参与了领科学生会,对学校活动的组织过程有了一些了解。我想,IB学生也可以自己举办活动,让我们的学部在学校里发挥更多的作用。于是,在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创立了领科IB学生会,我成为了首任主席。

作为一个初创团队,我们没有前辈的工作作为参照,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工作安排和组织架构。作为领导者,我需要统筹工作,协调各个部门的分工与沟通。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成功继承发扬了中国文化周这个领科IB的保留活动,还增加了IB公众号的内容发布频率,让它成为我们保留回忆、展现风采的平台。在担任学生会主席的过程中,我不但锻炼了我的领导力,也为自己所在的IB社区带来了积极长远的改变。

Q:你是如何发现自己对生物的坚定热爱的?

Nicole:我对生物的兴趣经历了从笼统到具体的过程。我从初中开始就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正式开学前的预选课就选了生物。Pre-IB阶段,我参加了领科的微科研项目,第一次真正进入实验室并实操,发现自己对分子生物特别有兴趣。进入IB阶段的学习后,我参加了一个Pioneer Research Program的线上夏校,利用机器学习分析DNA数据库,研究基因变异导致肺癌的过程。它让我意识到计算机与生物的结合能给传统的研究过程带来多大的改变,最终坚定了生物信息作为我的方向。

对于像开始时的我一样对大类感兴趣、但对细分领域不了解的同学,我觉得多做专业探索、多看网络上的信息和分享可以帮到你很多。也可以去听一些大学教授的公开课,看自己愿意主动探索其中的哪些部分。

让我一直保持热情的不止是学科知识的有趣,还有我参加过的公益活动们。我去过阿尔茨海默症养老院,用艺术疗愈患者们的病程。我也做过视障群体就医需求调研,考察本地的无障碍设施,发现了很多改善空间。我希望我对生物的爱能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真正地关怀需要帮助的群体。

Q:在申请与学习中,你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给学弟学妹分享哪些建议?

Nicole:我一开始就决定多国联申,每个国家的录取都有不同的倾向。因此我需要在社会活动、竞赛、项目上都做好全面的准备,再加上课内的任务,事情真的特别多。希望大家都能做好时间管理,可以用To Do List规划近期要做的事,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此外,美国申请需要你展现出鲜明的申请人格。你需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出色的地方,并且在申请材料中有逻辑地体现出来。

学校的升导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在择校建议和策略以及文书的修改润色上都能给到很多帮助。但是,仍然需要自己关注官网上的信息,了解不同大学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方面,我会笔记形式集中梳理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对于复习和准备考试都很有用。一开始,我也因为要学的科目变多了措手不及,但跟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最后也顺利过渡了。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一段适应的时间,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