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激情的校女篮队副队长、舞台上热烈的贝斯手、在申请文书中拼错单词的“小迷糊”……这就是管越,竞争激烈的牛津大学化学专业预录取获得者,一位“不务正业”而又笃学、自律、坚韧的学习者。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很好的学姐’,将低年级时接受的帮助传递给后辈们。”从领科到牛津,管越在她的非常规旅途中邂逅了哪些精彩与感动?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如何让世界顶尖大学为她打开大门?让我们一起回顾!
Q:在你眼中,领科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

Tiffany:相比于课和考试都很多的体制内初中,领科的学习生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轻松——上课的难度不大,作业也是弹性的。但这并不是说领科对学习的要求不高或者取得好成绩很容易,而是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我有足够的空间不设限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知识跨学科地融会贯通。
领科的环境对我这种能量爆发型选手也很友好。在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完成任务的同时,我能在校园中放开玩。我加入了乐队和轻音社,作为贝斯手演出、享受音乐。我还是校女篮队的一员,在球场上释放压力,在比赛之外也交到很多很多朋友。这里就像一个小社区,前辈们对后辈们的疑问知无不言,在各方面给我们非常多的帮助。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很好的学姐,将低年级时接受的帮助传递给后辈们。

Q:你是如何找到心仪的专业与学校的?

Tiffany:我很早就开始觉得化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STEM营;其中有个活动是学唱元素周期表歌,让我第一次感觉化学很有趣。九年级的一次化学课,老师给我们演示了燃烧实验。当时的我觉得火焰很漂亮,很想知道是为什么。这份热情一直保持了下来,我始终认为化学是一门很美丽、很独特的学科。
我没有参加过任何需要付费的项目,我认为对科研的热情不应该通过付费体现。我追寻兴趣的方式是阅读和思考:整个高中阶段,我读了很多书和论文,可以说把感兴趣的东西全都读了一遍。申请中,我把自己平时会思考的东西写进了文书里,向招生官展示我的触类旁通与思维能力。

择校方面,我会在学校的官网上了解第一手信息,也是通过官网发现了我心仪的牛津St.Peters学院,一个轻松自由、很适合我的地方。很感谢Leo老师在申请过程中的指导,以及Linda、Alex、Jenny三位老师不断让我看见化学这门学科的更多精彩!
Q:申请中,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Tiffany: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和身边的同学相比,我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优秀,在Pre和AS年级的成绩也不算特别好。我的申请也不是一帆风顺,甚至提交完材料才发现文书里有拼错的单词没有检查出来。
现在回想,我在牛津面试中的临场发挥是我的加分点。我做了很多次模面,很早就开始为面试做准备,并且锻炼我的表达能力。同时,我对自己的文书内容足够熟悉,让文书能够成为我回答面试官提问时的灵感来源。
在某些程度上,我爱焦虑的性格成为了我的助益。一方面,焦虑让我为接下来的挑战做好了心理准备,让过山车真正下降的瞬间变得不那么吓人;一方面,焦虑让我在平时不断push自己更努力地学习,准备得更加充分。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学校理心中心提供的咨询帮我更好地与焦虑的相处;我和我的同学也经常相互鼓励,氛围特别好。

Q:申请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你觉得它为你带来了哪些积极的改变?

Tiffany:最大的改变是,我变得比较能寻求帮助了。文书是我在申请中最大的危机。最初,我想把文书先修改成自己比较满意的状态再给老师修改,但改了很多遍也没有进展,直到最后时间紧迫,不得不鼓起勇气找老师。没想到,老师们不但没有“嫌弃”我的半成品,反而给了我事无巨细的建议,从方向、结构到内容。
无论是申请还是学习生活中,我觉得懂得寻求帮助是有必要的。不要担心向老师或者外界展示自己不够好的一面;比起被评判,寻求帮助更可能给我们带来豁然开朗的思路。
Q: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建议吧!

Tiffany: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清晰的方向有助于帮助我们尽快启动,开始为未来专业的学习做准备。过程中也希望大家不要随大流,不要在对自己没有意义、只是有很多人也在做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同时,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多花时间没什么不好的!
其次,过多地去想之前犯下的错误和浪费的时间没有意义,为眼前的任务制定小的计划然后快速执行更加有用。(其实人忙起来就老实了,不会想东想西。)
最后,申请季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你的水平。过分苛求只会让自己很难受,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祝学妹学弟度过一个充实的幸福的高中生活,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