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自律,有计划,安静沉稳的外表下潜藏着出色的领导力与责任心……这是老师们对郭泊辰的印象。她沉静的闪耀为领科增添了独特的光彩,也让她收获了全球工程类排名第一的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的EA录取。
3年前,成为领科IB的一员,投身这份挑战与乐趣并存的课程;3年后,迎难而上,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理工科申请中脱颖而出。在领科的时光,郭泊辰见证了什么样的璀璨星空?让我们聆听她的分享。
Q: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Diana:作为学生,我认为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在于专注。在领科的三年时间里,通过不懈的努力,从一开始的成绩不理想到收获让自己满意的成果,是我最难忘的学习经历。
我是中考之后才转轨进入领科IB就读的,入学的第一年成绩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英语跟不上。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后,我在课内外都做了许多努力。在课上,我会抓住机会和老师互动,心无旁骛,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除了刷题、背单词之外,我还会跟读网上的演讲视频,锻炼我的口语。作为住宿生,我会有意识地管控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当然,在身边同学们认真态度的影响下,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为自己的成绩焦虑很难避免,但每当这时,我会告诉自己:慢下来,有耐心。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告诉我,能力未必需要好成绩或是名校录取来证明。因此,比起设置具体的目标,我更愿意专注当下、做到最好,将提升自己作为努力的方向。

Q:你觉得IB课程最大的挑战和魅力是什么?

Diana:很多人会对IB涉及的巨大写作量闻之色变,这一点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每门课程都有很多写作任务,EE与TOK两门课程也需要提交论文。但我发现,每次写作都能为我带来很多思考,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帮助我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
作为经历过体制内教育的学生,IB课程富有生活气息与学术活力的课堂也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师不再只是关注成绩、围绕考试范围讲解知识点,而是会根据知识在实际生活与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将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培养我们跨学科的视野。
领科的IB学部人数不多,但我们在校园中的参与感并不逊色。我们会与来自其它学部的同学共同参加社团、组队参加项目与竞赛,用IB学生在学术技能与表达方面的优势为团队做出贡献。
Q:选择罗斯-霍曼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

Diana:参加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的夏校时,我度过了充实的时光。在这里,我接触了不同方向的工程类型,和小组的伙伴们用Python制作了一款平台跑酷游戏,在游戏比赛中与当地市民交流……罗斯-霍曼的校园中设有配置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教室里的白板上写满了解题过程,这份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我心向往之。
择校过程中,我对罗斯-霍曼有了更多的了解:它的小班教学模式让我能够拥有更多与教授交流的机会,它对企业工作的重视使得我在本科阶段就能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升学中,比起学校知名度,我更在意我选择的学校是否能让我真正学到东西。我相信,罗斯-霍曼就是这样一个适合我的地方。
Q:作为申请理工方向的学生,你认为做项目给你带来了什么?

Diana:相对其他申美的同学,我参加的项目数量不算多,也没有很多与高校教授合作的经历。我更多是与身边的同学们组队,体验不同的团队角色,在合作共赢的氛围中探索学术兴趣。
在2024年的GFSSM全国青少年太空学者大会竞赛中,我以队长身份发起了一个六人团队,最终获得了中国区亚军。我们根据主办方发布的任务书设计了一座金星轨道上的太空粮仓,并完成了决赛的24小时极限设计挑战。过程中,我学习到领导者更应投入对未至的关键事件的规划之中,协调团队的沟通,并且在决定设计成败的时间点挺身而出。我更认识到:调动每位成员的目标感,让团队始终保持着成功的信心,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参加项目绝不是申请的捷径,过程中培养的学术素养才是关键所在。这些同样仰赖于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积累,不完全在于项目的大小。对我来说,校园也可以是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作为天文社的社长向社员们分享行星的生命、在科学展上为参观者介绍地外生命研究……都为我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学术成长。
Q:给后辈们留下一些学习和申请的建议吧!

Diana:选择IB课程意味着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需要写作论文的情况,是挑战,也是提升的契机。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多与老师沟通,不要半途而废。无论选择了什么课程,都要重视论文的质量以及给自己的学术锻炼,在沟通反思的过程中打磨出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热情自然而然地运转你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