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的offer外,陈如悦有更多理由为自己骄傲。她的努力与热忱为她收获了一扇洞开的门,一个她梦寐以求的世界离她更近了一点,那里潜藏着生命璀璨的奥秘与让人们远离病痛的“魔法”。
是教室里勤奋专注的学生,是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演员,是人群中细心热情的志愿者……名校的认可仅仅是陈如悦在领科四年耕耘所收获的一隅。让我们翻阅她的记忆,历览她一路目见的风景!
“把自己推向极限才能真正成长”

从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陈如悦对生命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父母晦涩的专业书,看书中的一张张插图,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探究现象之下的真理,发现世界运行的法则。从懵懂的梦想者到即将前往世界顶尖学府的研究者,她强烈而坚定的目标感贯穿始终。
初三时,陈如悦的家人得了癌症,她亲身感受到这种疾病对一个家庭的打击。家人最终痊愈了,但想到癌症给更多的人带来的痛苦,她决定做点什么。一开始,陈如悦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中;但她不断阅读,积累知识、由浅入深,从公众号的科普类文章到大学课本,再到三百余篇相关文献。最终,陈如悦发表了关于肿瘤免疫疗法辅剂的综述,总结了五十余个研究的发现,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见解。

陈如悦在研究所看组织切片
陈如悦在领科生命科学拓展实践中心做实验
不喜欢在舒适区里止步不前,陈如悦相信挑战才能带来进步。“和导师交流讨论,每天花十几个小时阅读文献,一次次失去又重拾信心,我了解了研究者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看到一个不局限于高中知识的、更精彩的学科世界。把自己推向极限才能真正成长。”
陈如悦的学习日常
在领科的课堂上,陈如悦会与老师互动,遇到有疑义的地方会主动提问。她说自己是个“DDL选手”,经常由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中途产生的想法将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富有深度的知识积累,逻辑明晰的学术表达……在高中时代的厚积薄发让她与学术氛围浓郁、研究路径多元开放的剑桥自然科学双向奔赴。
“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情”

陈如悦参加支教社时和学生们合影
虽然毕业于上海最好的初中之一,但陈如悦的学习生活到了高中阶段才真正绽放。“在初中,我必须follow rules,花很多时间刷我不擅长的数学题,聚焦在解题技巧而不是知识本身,没有精力做规则之外的事。而在这里,我能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且得到鼓励。”

陈如悦在医院进行志愿者工作
陈如悦为接受化疗的癌症儿童捐献长发
领科的自主学习空间让陈如悦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精力集中于兴趣方向,而缤纷多元的校园文化又为她带来了学术之外心灵层面的成长。在生物社,她克服心中的抵触,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解剖。通过支教社,她帮助老师辅导初中部同学的英语,将学习经验传递给后辈。这种“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责任感也延续到了校园之外,她每周去医院儿科担任义工,尽自己的力量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还将长发捐献给了接受化疗中的癌症儿童。
陈如悦在《Hamilton》中的剧照
A2年级,陈如悦选择了戏剧课,在毕业大戏《Hamilton》中扮演女主角Eliza。“参演音乐剧就像走进他人的人生,Eliza温柔外表下的坚韧互补了风风火火的我,让我感受学习理科过程中所没有的感性。” 面临着繁忙的申请季,陈如悦与伙伴们以高效与认真兼顾申请与排练,带来令观众喝彩的演出,也收获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剧中饰演男主角Hamilton的谢东烨也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录取。对于6岁开始学习声乐、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奖的陈如悦而言,这一次的掌声仍有着非同寻常的成就感。
从为偏科困扰,到拥有热爱、精通的专业方向与充实丰满的精神生活,陈如悦相信:选择转轨、来到领科是正确的决定。
学生寄语

我写下这一段话,给所有将要、正在、或者已经全力以赴追逐热爱的人。
我在领科的四年绝非一帆风顺。那些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有看似无望的付出,有对自己的怀疑与愤怒。但是这些回忆想起来却是一段不破不立的塑造,正是这些经历铸造了我的人格。我想感谢支持我的父母,陪伴我学习的老师同学,与不断鼓励和鞭策我的朋友。当申请的压力如山峦倾倒在每一个人身上时,你们给予我的劝诫与温暖支撑着我渡过申请季,让我知道我绝非一个人走在路上。
申请季告诉我的是:没有任何一个offer或者拒信可以定义高中四年。我认识很多被拒的同学,他们每一个都和我一样出色。所有的努力,挑战和成长都是无价的,正如人生是多元的,不能被金钱或者名誉衡量。
我从来不是个天才,我的成就几乎全部来源于我的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热忱。G1,G2阶段每天早起背雅思词汇,上学路上听BBC Learning English,As、A2阶段熬夜复习到凌晨,暑假里独自修改60处论文批注,抬头天边已经彩霞满天。我失望过崩溃过,但是我知道若是不想继续平凡,那就勇敢走到聚光灯下。就像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而胆怯的人当不了命运的捕手。如果心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去明确你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追求它。当你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去尊重命运。永远不要后悔曾度过的时光,然后说自己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就算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后悔一次。就像诗中写的那样,愿我们的脊背都能“驮住无数次日落”,最后得以“在余晖里升起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