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科IB黄格格:去WUSTL磨砺我的力量

“从真理中汲取力量(Per veritatem vis)”,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校训,也是黄格格作为领科教育上海校区IBDP学生贯彻于行的信条。凭借优异的成绩、出色的综合素养,她将前往这个诞生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普利策奖得主、10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以及3位美国桂冠诗人的顶尖学府成为这所稳居US News全美大学排行top20的大学一员。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位明快、开朗、坚定的女孩在领科度过的三年时光,看她如何成为优秀的IB学习者,成为更完善的自我!

“快乐而受益匪浅”

黄格格与IB学部老师同学们的合影

一切的开端是因一份美好的友谊。当黄格格迷茫于未来的去向,领科2023届毕业生、目前正在UCLA就读的李怡萱让领科IB进入了她的视线。作为小学、初中的同校学姐,李怡萱了解她,相信领科IB能带来适合她的学习体验。就这样,黄格格来到领科,再次与李怡萱成为校友,也像李怡萱一样,收获了一段快乐而受益匪浅的时光。

在黄格格眼中,IB的课程设置与多维度考核方式是它的魅力所在。多元的学科组让她得以文理兼修,最大限度地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估结合的IB成绩,既能展现日积月累的学习情况,又能全面展现阶段性学科水平。此外,对社会的关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IB的每一门课程中,让她感受到自己真正作为一个人在成长。

黄格格在领科主楼前的草坪上

在Pre-IB年级,黄格格也曾因为不同于应试的课程设置、不能通过刷题来提高成绩而感到焦虑。但在理解IB考核的重点是在于能否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之后,通过上课的积极参与和课后的及时答疑,她的担忧与不安烟消云散。“IB特色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们的关注”。而对于写作任务,黄格格的看法是:“让语言成为思维方式的载体,比追求极致的语言水平更有必要。”

适意、开放,这是黄格格对领科IB学习氛围的印象。她相信:“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付出相应的努力,没有什么能为愉快的学习体验设限。”

“发挥最大限度的自我”

黄格格与养老院中的老人相处

永远ON THE MOVE,这是黄格格给人的印象。“父母为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像公主一样拥有自信幸福的人生,我想将这种生活理念传递给所有人!”

在养老院志愿服务时,黄格格注意到老人们对饭菜不满意。于是,她主动收集意见,与管理层沟通,并和厨房合作,针对老人们所患的慢性疾病制定个性化食谱。在参加食物银行发放物资活动中,她接触了低收入女性群体,活动中观察和体验到的一切,促使她加入了性别研究工作坊,并发表了关于骨质疏松对女性影响的相关论文。她选择用一种轻风细雨般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关怀。她希望通过学习营养学,将心中的爱传达。

志愿服务中的黄格格

在校期间,黄格格担任了中文教学社的社长。中文社凝聚着5届学长学姐的心血和努力,黄格格承担起社团传承和发展的责任,用巧妙的方法激发外教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他们的兴趣设计教学内容。中文社架起联结不同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IB学习者的目标。她还是学生活动宣传的积极参与者:从万圣节、艺术节、中国文化周,到领科校歌赛……她用实际行动吸引更多的伙伴参与其中。

黄格格参加全球青年研究创新中文论坛

初中时的黄格格并不是个外向的人,领科IB的学习经历引领她走进了更大的世界。“在与老师们交流和众多活动的参与中,我的表达能力与信心都得到了提升。成绩不会成为参与活动的门槛。每个人的特长都能被发现,每个人都被鼓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未来,黄格格想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汲取更多知识,积蓄力量,为身边或远方的人们创造积极的改变。

学生寄语

感谢领科IB学部的老师们,Miranda,Floris, Nancy, Taylor, Hudson在生活和学术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在申请季期间对我的一切指引和帮助。感谢各科老师Yue Wei, George, Patrick, Ian, Alex, Kavita, David在学科上的细心指导和答疑解惑。感谢升学指导Olivia, Joey, Rosie, Suzie, Leo老师,对于我的各国申请过程和文书写作的鼎力支持。最后感谢在申请季中互相扶持的同学朋友们,以及永远支持我的家人们。因为你们,我才能勇敢的追求我的梦想和热爱,收获一个圆满的申请季!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之后的申请季收获梦校的offer。在顺利跨过申请季的一道道难关后,你们都会苦尽甘来。你们的坚持和努力都会有回响,你们的热爱会有未来!